-
這打著霸王式、蠱惑式口號——“江北第一古村”的地兒,是濟南章丘的一個村——朱家峪。
從朱家峪回來好一陣子了,總覺得心里犯堵,為了避免更多人沖著“江北第一古村”的名頭冒然進村,我覺得有必要站在個人游客角度評價一下這個“江北第一古村”。
一、進村
五一期間沒有遠行計劃,有朋友建議去朱家峪覓古,畢竟那里是“江北第一古村”嘛,而且還和《闖關東》有關系。去的頭天晚上,我還特意到網(wǎng)上搜索了一下相關咨詢,網(wǎng)站做的還不錯,從文字說明到圖片示例都是有一定內容的,感覺尚可。
尤其這段文字吸引人——“朱家峪有
大小古建筑近二百處,各種石橋二十余座,井泉二十余處,廟宇十余座,有被譽為“世界立交橋原型”的康熙雙橋、有“古代交通先驅”之稱得雙軌古道,還有文昌閣、關帝廟、朱氏家祠、壇橋七折等,人文、自然景觀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使古村中的明清古建筑自成一體,厚重的文化風骨深入骨髓。” 哪知,也許真的是心理期望值越高,這失望帶來的落差就越大。當日,我們一干朋友參觀完畢,無不大呼上當。
二、歸類
干了這幾年策劃,對旅游策劃也多少懂點兒皮毛。根據(jù)自身資源優(yōu)勢的特性,我覺得鄉(xiāng)村型旅游項目大體分為以下四類:
1、主打稀缺自然環(huán)境資源――主要以山景、水景為核心,例如山川、河流、湖泊、峽谷等,以優(yōu)美自然環(huán)境的獨特觀賞價值為聚客基礎,這一類是“山水觀景型旅游區(qū)”。
2、主打綠色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資源――以大面積、高密度、立體化的綠色植被為依托,憑借著一望無際的郁蔥茂盛的綠色環(huán)境,典型如大草原、大森林等,以大自然氧吧為核心賣點,輔以其他餐飲娛樂設施,形成了“綠色生態(tài)型旅游區(qū)”。
3、主打歷史人文環(huán)境資源――以特色古村落、古山寨、古民居、古街古巷、民俗習慣等包涵文化內因的傳統(tǒng)古典建筑為基礎,在充分挖掘歷史典故、野史傳說的情況下,主打獨特的村落景觀,這一類是“人文覓古型旅游區(qū)”。
4、主打參與型的田園經(jīng)濟資源――以近幾年興起的“采摘園”、“種植園”、“狩獵場”為突出代表,讓人們在果林、牧場、花卉、魚塘中感受“自己動手、豐衣足食”的樂趣,輔助以鄉(xiāng)村田園的原始風貌,令人樂在其中,這一類是“參與型田園旅游區(qū)”。
當然,以上均為我所能想到的村級單位旅游區(qū)的大體分類與核心主打,很多旅游景區(qū)都是在兼顧幾點的基礎上主打最強勢的一點。 三、病象 一對比就知道,朱家峪的定位是第三種——“人文覓古型旅游區(qū)”。但實際如何呢? 1、無亮點、無中心,沒有人流的核心聚集地,這是景區(qū)規(guī)劃設計的重大失誤。大型景區(qū)往往會有一個或幾個核心景觀觀賞區(qū)或休閑區(qū)作為人流匯集中心,也是景區(qū)游覽的高潮點,可惜逛遍整個朱家峪始終感覺平平淡淡、波瀾不驚。 2、古建筑特點不突出且分布零落,不成規(guī)模。既然主打“江北第一古村”,應當有相對集中的古建筑群落或一定長度的古街巷集中體現(xiàn)古村特點,但非常遺憾的是,朱家峪的古建筑分布的零零落落,東一個西一個而且規(guī)模實在太小,連能夠讓游人一次連續(xù)看上30分鐘的都沒有;至于那些所謂的古橋古井更是小而零落,大部分連拍照的價值都沒有。總體而言,無論是宏觀的建筑風格還是微觀的民居細節(jié),朱家峪跟江蘇的周莊木瀆、云南的大研大理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,至少沒給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。 3、整體村落中,目之所及,盡是殘垣斷壁。詢問得知,現(xiàn)今村里的住戶大都是做旅游生意的,很多住戶都搬下山了,老房子多年沒人修葺,自然毀圮。古村應當是保存完整的古跡,而不應是圓明園那樣的遺跡。 4、自然環(huán)境非常一般,既無淙淙流水,又無滿目蒼翠,風頭過處甚至有灰塵揚起。不可否認,山東地區(qū)的古代民居在自身的建筑特點上本就不夠突出,和南派民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。建筑風格上已經(jīng)輸了一招,而自然環(huán)境更是不敢恭維,有溝渠但溪流干涸,有山體但植被稀疏。 5、人文內涵挖掘不少,但嚴重缺乏切實沉淀。重要景點無人講解,也沒有詳細文字說明可拿可看。朱家峪雖然把《闖關東》給扯上了,可惜扯得太浮淺,沒有動腦子如何讓游客進入角色。應該學學人家銀川的西北影視城,游客可以現(xiàn)場融入影片角色,自拍自錄,然后刻成光盤帶走。 6、管理不善,硬件、軟件均不到位。比如缺乏導引系統(tǒng),景區(qū)各景點之間基本沒有銜接;古橋古井旁設置的石碑、石刻等銘牌非常粗糙,根本沒有歷史感;衛(wèi)生間和垃圾桶設置太少且缺乏指示,多次看到有游人因為找不到垃圾桶而亂丟垃圾,男游客甚至在稍稍背人處小便;管理人員明顯缺乏熱情和禮貌,打扮成“山東大嫚”的導游50塊錢講解一圈,按理說你朱家峪如果真想打造“江北第一古村”這個品牌的話,至少在現(xiàn)階段應該把導游們分到各個主要景點,進行義務講解。 7、沒有互動,沒有合理設置的游藝項目。五一假期估計是朱家峪客流量最大的時段了,如何增加游客的滯留時間、延緩游客的游覽速度,這是決定一個景區(qū)效益的關鍵。我覺得游覽朱家峪所需的時間太短了,根本沒把最大接待能力釋放出來。 8、飯店是最讓我們生氣的!我們一行六人11點半在景區(qū)里找了個模樣算是中上等的農(nóng)家飯店落座,點了六個菜,其中有只燉雞,點菜時那老板說稍慢點可能得等30分鐘,我們覺得不長就邊吃邊聊邊等,哪知道前面五個菜都清盤半天了,這燉雞死活就是上不來,催促了七八次,每次都是回答“稍等等,馬上來”,最后一直等到1點半那雞才上桌,更可恨的是分量還不足,4斤2兩的雞起碼少了1斤,更爛的是最后結帳時不僅給我們多算了錢、而且沒發(fā)票。你說可惡不可惡!想投訴,但沒找到投訴的地方。 當我們結束這次失敗之旅,走到出口附近時,能夠清晰的從周邊游客的言談中聽到太多的抱怨和失望,諸如“沒玩意兒”、“沒意思”、“差遠了”等等。那天在停車場開車時,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的外地車輛,作為濟南人,我都感到汗顏。也難怪朱開山會離開朱家峪去闖關東,因為這地兒確實沒法呆,整個一“窮山?jīng)]水有刁民”的地方! 四、沉思 近年來,濟南市區(qū)人口的強大消費能力已經(jīng)展現(xiàn)出來,形成了環(huán)城近郊休閑旅游的繁榮局面,隨著私家車的普及,閑暇周末、假期到近郊一日或半日小游已經(jīng)成為很多人的習慣,而鄉(xiāng)村獨有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自家生產(chǎn)的新鮮蔬菜家禽也成了城市居民的牙祭首選。濟南南部山區(qū)的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和農(nóng)家情趣,已經(jīng)讓濟南的城市中產(chǎn)階級和中青年知識分子產(chǎn)生了永不疲倦的熱情。 而由魯能集團投資開發(fā)的朱家峪之所以定位成“江北第一古村”,給我的感覺似乎不僅僅是要和濟南南部山區(qū)的鄉(xiāng)村進行差異競爭,好象有更大的理想。 朱家峪這“江北第一古村”,整體立意很高遠,可惜標準很高、要求不嚴,像是在做一錘子買賣。 我覺得不是我把朱家峪的參照物定得太高了,而是朱家峪自己把自己看得太好、提得太高了,在朱家峪的網(wǎng)站里有一篇文章——“一生不可錯過的十座小城”,就是這篇文章把朱家峪和江蘇木瀆、上海朱家角、山西磧口、貴州青巖等國內旅游圈公認的幾大古鎮(zhèn)進行了排序,另外五個我不清楚,但這四個地方我可是都去過,結論只有一個——沒有絲毫可比性。 我估計如果那些旅游愛好者們因為這篇文章而來到朱家峪的話,會把咱山東人罵傻了,所以我就代表朱家峪主動進行了這次批評與自我批評。 五、祝愿 策劃界奉行的原則是“不做第一,就做唯一”,這個大原則無疑是正確的,但無論第一亦或唯一都必須以實際產(chǎn)品為依托、以核心資源為基礎,不能憑空捏造,也不能盲目升華。我覺得朱家峪僅僅是找到了一個完美的USP(獨特銷售主張),但沒有真正沉下心來從全盤大局和微觀細節(jié)上去考慮如何兌現(xiàn)這個USP,太虛太浮。只有口號,沒有執(zhí)行,這不是真正的策劃。 不用講什么大道理,一個有遠大發(fā)展前景的景區(qū)從最通俗的角度上說,應該做到有看頭兒、有玩頭兒、有吃頭兒、有買頭兒、有帶頭兒,那才能產(chǎn)生口碑效應和回頭客,看不夠、玩不爽、吃不好、買不著、帶不走,那就前景不妙了…… 衷心希望朱家峪真能像他們網(wǎng)站上說的那樣,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錯過的小城之一。 如果真是這樣,我作為濟南人肯定會帶頭替朱家峪忽悠!
作者為山東智盟時代營銷策劃有限公司首席地產(chǎn)顧問,電子郵件:dafei1978@peoplemail.com.cn